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add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global idea.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Signed-off-by: lijiansheng <lijiansheng@opensourceway.communit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lijiangsheng1 committed Jul 6, 2024
1 parent f89d368 commit 0225334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39 additions and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97,7 +97,15 @@ Distributed Proofreading 是一个最初与古腾堡计划无关的网站,致

### 处理、存储和通信的共享平台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同侪生产的例子都是个人将其时间、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信息、知识和文化产品的例子。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同侪生产的例子都是个人将其时间、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信息、知识和文化产品的例子。当我们观察互联网时,我们发现用户也在类似的松散联盟团体中合作,没有市场信号或管理层指令,来构建超级计算机和大规模的数据存储与检索系统。在它们彻底的去中心化以及依赖社会关系和动机方面,这些共享实践与信息、知识和文化的同行生产相似。它们在一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用户不是在分享他们与生俱来和后天习得的人力资本,与信息不同,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是公共产品。参与者实际上是在分享他们私人拥有的物质商品,主要是个人电脑及其组件。他们生产的是经济商品,而非公共商品——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通信能力。

截至2004年中,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SETI@home。它的运行速度比当时正式称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超级计算机——IBM Blue Gene/L快大约75%。然而,并没有一个单一的SETI@home计算机。相反,SETI@home项目开发了软件和协作平台,使数百万参与者能够将他们的计算资源整合成一台强大的计算机。每个参与项目的用户都必须下载一个小型屏保程序。当用户的个人电脑处于空闲状态时,屏保程序就会启动,下载需要计算的问题——在SETI@home项目中,这些问题是射电天文学信号,需要分析其中的规律性 —— 并计算它已下载的问题。一旦程序计算出解决方案,它就会自动将结果发送到主站点。只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处于空闲状态,这个循环就会持续进行,并在每次计算机空闲时重复。截至2004年中,该项目已经利用了450万台计算机,使其以比世界上最大的、资金最充足的政府实验室,由全职工程师为私人公司开发的最快超级计算机还要快的速度运行计算。SETI@home 是最著名的,但它只是数十个类似结构的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平台之一。另一个平台,其结构已经被其创造者进行了最广泛的正式分析,是 Folding@home。截至2004年中,Folding@home 已经汇集了来自超过365,000名用户的约840,000个处理器的贡献。

SETI@home 和 Folding@home 为描述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的相当普遍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首先,这些是非商业性项目,从事被理解为科学的追求,为了公共利益,寻求利用希望为这些超越自我的目标做出贡献的个人的投入。SETI@home 协助搜寻外星智慧生命。Folding@home 协助蛋白质折叠研究。Fightaids@home 致力于运行模型,筛选化合物,以确定它们是否可能成为抗击 HIV/AIDS 的良好药物候选。Genome@home 致力于模拟人造基因,这些基因将被创造出来以产生有用的蛋白质。其他一些网站,比如那些致力于密码学或数学的网站,它们的吸引力更有限,并将“利他主义”与爱好结合作为它们的基本动机吸引力。无论如何,缺乏金钱是绝大多数活跃的分布式计算项目的典型特征。这些项目中不到五分之一提到了金钱。那些提到金钱的项目大多数是指贡献者有资格分享通常可获得的奖金,用于解决科学或数学挑战,并将对爱好和利他主义的呼吁与金钱的承诺相结合。在2004年活跃的大约六十个项目中,只有两个是基于按贡献付费的基础构建的,与许多其他项目相比,这些项目规模相当小。

大多数分布式计算项目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统计数据,目的是让贡献者能够以多种方式为他们的贡献赋予意义。这些项目在隐含的社会和心理学理论方面似乎是折衷的,这些理论解释了参与项目的动机。网站描述了模型的科学目的和具体的科学产出,包括发布使用这些计算的文章。在这些组成部分中,项目组织者似乎假设了一定程度的对广义利他主义的偏好,以及在为共同目标做出贡献中追求意义。它们还实施了各种机制来加强目的感,例如提供有关整个项目执行的总计算量的汇总统计数据。然而,这些网站似乎也假设了一定程度的在礼物人类学文献中被称为对抗性赠予的东西——也就是说,赠予的目的是为了显示给予者比给予较少的其他人更伟大或更重要。例如,大多数网站允许个人追踪自己的贡献,并提供“月度用户”类型的排名。这些项目中的一个有趣特点是能够创建用户“团队”,然后这些团队在谁提供了更多的计算周期或工作单元上进行竞争。SETI@home特别利用了现成的民族主义,通过提供国家级别的统计数据。Folding@home上的一些团队名称也暗示了其他项目之外的联系措施,例如国家或民族联系(例如,Overclockers Australia或Alliance Francophone),技术少数派地位(例如,Linux或MacAddict4Life),组织隶属关系(如田纳西大学或阿拉巴马大学),以及共享的文化参照点(如Knights who say Ni!)。此外,这些网站通过提供用户论坛来讨论所涉及的科学和社会参与,提供了简单的联系和相互陪伴的平台。就激励分享而言,这些网站可能在盲目尝试。然而,也有可能,他们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宝贵的洞见,那就是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表现出社交和慷慨的行为,至少在这个领域,增加参与的理由——一些是对抗性的,一些是利他主义的,一些是寻求回报的——并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 参考材料

Expand Dow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8,6 +18,9 @@ authors:
- 「开源之道」·适兕
---

> 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它的起源还是它的维持,都取决于这样一件事情,它的准确表述,就是在人类合作中不断扩展的秩序。
>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致命的自负》
## 缘由

按照人类学家的说法,人是很难理解附近之外的事物的,著名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所研究得出的“150定律”[1],也说明了人的有限性。说到开源,我们在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中,并不能做到一呼百应,大多数时候仍然是现实中的同学、校友、同事、同行、老乡等关系才去关注,那么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寻愿意帮助自己,一同前行的人,简直是势比登天。
Expand Down Expand Up @@ -165,6 +168,30 @@ RFC 的网络协议协作,奠定了互联网的大部分基础,也开创了
> 贸易的扩展给人类心智带来了新挑战。
> ————[] Pascal Boyer 《心智社会》
## 开源作为扩展秩序的新领域

没有人质疑开源和互联网的相互造就的关系,只有在新的疆域 —— CyberSpace 中,才能整合来自全球的合作——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合作秩序。

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秩序的建立与发展,包刚升老师在其新著[14]中引用著名思想家哈耶克的话:

> 人们在不断交往中养成某些得到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又为一个群体带来了范围不断扩大的有益影响,它可以使完全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形成相互合作。
换句话说,想要理解和参与在开源共同体中,需要有现代数字世界的赛博空间观,相比于天下观、民族国家观、世界观而言的更大的虚拟空间,这需要在新的空间内遵守相应的新的秩序,也就是哈耶克说的合作秩序的再次扩展,超越了现在人类在地球上的合作。我们不妨回顾一下John Perry Barlow 发布的《网络空间独立宣言》[15]:

> We must declare our virtual selves immune to your sovereignty, even as we continue to consent to your rule over our bodies. We will spread ourselves across the Planet so that no one can arrest our thoughts.
想要在开源的世界合作,需要将一些固有的属性隐藏,就像我们基于法律和规则和陌生人合作一样,需要放弃家族、同村等狭小的观念,而是遵守现代文明。

> We are creating a world that all may enter without privilege or prejudice accorded by race, economic power, military force, or station of birth.
> We are creating a world where anyone, anywhere may express his or her beliefs, no matter how singular, without fear of being coerced into silence or conformity.
扩展的疆域,会带来一些冲击,需要理性的对待和学习,而不是退回到固有的疆域去坚守什么,不在 CyberSpace 中,也就不会从CyberSpace中获益,就更加不用提及影响力和主导力了。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中国人从天下观到民族国家观[16]到走出就费了漫长而曲折的经历,具体到我们个人,从民族教育如此多年的深厚基础中,走到大合流后到CyberSpace中合作,并非易事。凡事都以中国为思考路径,挡在了任何事之前,不得不说是一种思维上的规训,当然它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是五五分的,长远来看,坏处更大一些。比如有人形容在开源的项目中提交和亲力亲为形容和比较为:

> 在别人的地里中庄稼。
这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 参考资料

Expand All @@ -181,4 +208,7 @@ RFC 的网络协议协作,奠定了互联网的大部分基础,也开创了
11. 《上游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上游思考法》,丹·希思, 中信出版集团,2021-08
12. 《文化性动物:人类的本性、意义与社会生活》,[罗伊· F.鲍迈斯特](https://book.douban.com/author/10029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5
13. LF APAC BlockChain SIG 的日常探讨
14. 《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包刚升,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6
15. https://www.eff.org/cyberspace-independence ,最后访问事件:2024.7.6
16.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王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3

0 comments on commit 0225334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